本論文通過香港出版的左派文藝期刊探討「六七暴動」前後左派文化界的調整或異動。有別於過往將左派視作一個整體的論述或研究,本論文選取三份分屬香港左派出版界、北京僑委中國通訊社、廣州在港地下組織的左派文藝期刊────《海光文藝》、《文藝世紀》、《青年樂園》,考察它們在「六七暴動」前後的不同變化,說明中共如何透過不同權力中介(Agents)的在地文化刊物,執行不同的目標和任務,藉此展現香港左派文化活動的複雜性。本論文分為六章:第一章綜述相關的研究情況,說明研究目的和範圍,提出研究角度和方法。第二章論述面向本地高級知識分子的香港出版界刊物《海光文藝》的有關情況,重點分析刊物的特色和轉變等,與所屬機構及編輯的「統戰」意識之關係。第三章討論主要面向「南洋」讀者的北京「僑委」刊物《文藝世紀》的有關情況,分析刊物的內容特色、轉變等,與刊物作為「僑委」轄下「中國通訊社」香港分社刊物的關係。第四、第五章討論主要面向本地青年的廣州在港地下組織刊物《青年樂園》之有關情況。因為它在三份刊物中出版期數最多(607期)、在青少年之中影響力最大、與「六七暴動」的關係最深,所以需要較大篇幅來處理。第四章介紹《青年樂園》在「六七暴動」前的整體特色和面貌,比較刊物與《中國學生周報》的異同,分析刊物如何逐漸成為五六十年代最受歡迎的青少年刊物之一。第五章考察《青年樂園》在大陸文革蔓延香港之際,如何自覺或不自覺地,逐漸沾染不同程度的紅色革命思潮,違反刊物堅守多年的非政治化的「灰色」政策,以致最終被港英政府查封。第六章綜合比對並分析三份面向不同對象、分屬不同左派機構的刊物之異同及宏觀的組織制約因素,說明左派文化場域內部不同的分工與非單一化的面貌。由於不同的在地文化刊物實際所屬的左派權力中介機構的位置和權力大小的不同,尤其是...
本論文旨在探討柳公權的書藝作品及其書學之影響。中國書法幾千年來一直處於變革中,面對書法藝術上瞬息萬變的思潮,在書法史上,柳公權的書法成就對後世的影響至深且鉅。本論文分作七章:第一章,敘述本論文的研究動...
[[abstract]]1949年,當國民黨主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台灣後,在圖謀反共復國計畫的同時,作為反共復國三大主力之一的華僑,自然成為當年國民黨急欲拉攏的合作對象。過去國民黨憑藉龐大的海外黨部...
[[abstract]]在2001 年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市場逐步開放,釵h中國企業突然 間失去政府的保護,直接面臨到外來企業的競爭壓力,特別是經驗豐富的跨國企 業早已在市場開放前先行取得部份...
民族主義係為中國現代化的主要動力,然晚清崛起的知識分子,雖顯示出強烈的省籍認同,但其民族想像最終似乎以過去帝國的政治空間為框架,致多元文化及多元族群共同體的清帝國,未如奧匈帝國四分五裂,反而維持其政治...
十九世紀末,清政府先後割讓香港島及九龍半島,以及租借新界給英國。早期英國在香港建立「二元法制」,一方面頒布英國法律,要求居港英人及外國僑民遵守,另一方面容許華人沿襲中國法例及習慣,並准其在不違反英國法...
本文探討1940年代地方文學書寫,藉由台灣與朝鮮對照呈現當時地方書寫產生的特殊背景:不同立場對地方書寫的期待、作家1940年代書寫時如何表現。藉上述的角度,試圖呈現殖民地地方書寫的意義。 殖民地文學...
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文藝與政治之間有著密切而複雜的關係,此一問題在現代戲劇中尤其值得重視。過往戲劇研究長期位處邊緣,這與戲劇此一文類所獨具的綜合藝術特質不無關係,其橫跨文學、美術、音樂、表演等領域的跨藝...
現代文學與現代藝術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是在具體操作中,往往被分開來,各自獨立開展研究。自「文化研究」興起,學界方才將兩者結合起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學界關注英國畫家比亞茲萊(Aubrey B...
唐劉知幾著有《史通》一書,當中總結歷代史籍的編撰情況,更提出史籍撰著建議予以後世,但見劉知幾學術之重點在於其史學。事實上,後世學者往往著眼於劉知幾「三入東觀」的經歷以及其僅存的史評論著《史通》,即冠以...
本文研究的主題是後期印度佛教哲學中關於外部對象是否實在的爭論。主要依據妙護(Śubhagupta)的《成立外部對象論》(Bāhyārthasiddhikārikā)和寂護(Śāntarakita)及其...
自 1955 年,中國與印度和緬甸簽署「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後,又在改革開放時期,提出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起,「和諧世界」理念便開啟了國際的視窗,至 1999 年代初期,中國學者基於「...
漢代被視為中國絲織歷史上第一個繁盛期,絲織全面取代麻織,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紡織材料。適值西漢中期武帝實行新外交政策,派張騫鑿空,聯絡西域各國,開通中原往中亞的西域通路。此後,絲綢西運數量增加,遠達羅馬,...
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 1920-1969)在其名著《儒家中國及其現代命運》(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裡曾有一項斷言,即傳統...
本文以晚明天台宗的發展為主題,并試圖通過浙江這一個案的研究來探究晚明時期中國佛教發展的特點。晚明佛教的復興運動是一個各種佛教發展"模式"競爭的場所。在這裡,不同的人物或派別基於他們所理解的時代需要而有...
本文研究了香港佔領運動的政治過程。通過深入訪談和檔案資料,本文認為香港的佔領運動的特點是各持份者之間存在錯誤認知,溝通失當以及不恰當的應對方法。運動最合適的定義是憲制性不服從,而不是運動領袖所聲稱的公...
本論文旨在探討柳公權的書藝作品及其書學之影響。中國書法幾千年來一直處於變革中,面對書法藝術上瞬息萬變的思潮,在書法史上,柳公權的書法成就對後世的影響至深且鉅。本論文分作七章:第一章,敘述本論文的研究動...
[[abstract]]1949年,當國民黨主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台灣後,在圖謀反共復國計畫的同時,作為反共復國三大主力之一的華僑,自然成為當年國民黨急欲拉攏的合作對象。過去國民黨憑藉龐大的海外黨部...
[[abstract]]在2001 年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市場逐步開放,釵h中國企業突然 間失去政府的保護,直接面臨到外來企業的競爭壓力,特別是經驗豐富的跨國企 業早已在市場開放前先行取得部份...
民族主義係為中國現代化的主要動力,然晚清崛起的知識分子,雖顯示出強烈的省籍認同,但其民族想像最終似乎以過去帝國的政治空間為框架,致多元文化及多元族群共同體的清帝國,未如奧匈帝國四分五裂,反而維持其政治...
十九世紀末,清政府先後割讓香港島及九龍半島,以及租借新界給英國。早期英國在香港建立「二元法制」,一方面頒布英國法律,要求居港英人及外國僑民遵守,另一方面容許華人沿襲中國法例及習慣,並准其在不違反英國法...
本文探討1940年代地方文學書寫,藉由台灣與朝鮮對照呈現當時地方書寫產生的特殊背景:不同立場對地方書寫的期待、作家1940年代書寫時如何表現。藉上述的角度,試圖呈現殖民地地方書寫的意義。 殖民地文學...
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文藝與政治之間有著密切而複雜的關係,此一問題在現代戲劇中尤其值得重視。過往戲劇研究長期位處邊緣,這與戲劇此一文類所獨具的綜合藝術特質不無關係,其橫跨文學、美術、音樂、表演等領域的跨藝...
現代文學與現代藝術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是在具體操作中,往往被分開來,各自獨立開展研究。自「文化研究」興起,學界方才將兩者結合起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學界關注英國畫家比亞茲萊(Aubrey B...
唐劉知幾著有《史通》一書,當中總結歷代史籍的編撰情況,更提出史籍撰著建議予以後世,但見劉知幾學術之重點在於其史學。事實上,後世學者往往著眼於劉知幾「三入東觀」的經歷以及其僅存的史評論著《史通》,即冠以...
本文研究的主題是後期印度佛教哲學中關於外部對象是否實在的爭論。主要依據妙護(Śubhagupta)的《成立外部對象論》(Bāhyārthasiddhikārikā)和寂護(Śāntarakita)及其...
自 1955 年,中國與印度和緬甸簽署「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後,又在改革開放時期,提出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起,「和諧世界」理念便開啟了國際的視窗,至 1999 年代初期,中國學者基於「...
漢代被視為中國絲織歷史上第一個繁盛期,絲織全面取代麻織,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紡織材料。適值西漢中期武帝實行新外交政策,派張騫鑿空,聯絡西域各國,開通中原往中亞的西域通路。此後,絲綢西運數量增加,遠達羅馬,...
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 1920-1969)在其名著《儒家中國及其現代命運》(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裡曾有一項斷言,即傳統...
本文以晚明天台宗的發展為主題,并試圖通過浙江這一個案的研究來探究晚明時期中國佛教發展的特點。晚明佛教的復興運動是一個各種佛教發展"模式"競爭的場所。在這裡,不同的人物或派別基於他們所理解的時代需要而有...
本文研究了香港佔領運動的政治過程。通過深入訪談和檔案資料,本文認為香港的佔領運動的特點是各持份者之間存在錯誤認知,溝通失當以及不恰當的應對方法。運動最合適的定義是憲制性不服從,而不是運動領袖所聲稱的公...
本論文旨在探討柳公權的書藝作品及其書學之影響。中國書法幾千年來一直處於變革中,面對書法藝術上瞬息萬變的思潮,在書法史上,柳公權的書法成就對後世的影響至深且鉅。本論文分作七章:第一章,敘述本論文的研究動...
[[abstract]]1949年,當國民黨主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台灣後,在圖謀反共復國計畫的同時,作為反共復國三大主力之一的華僑,自然成為當年國民黨急欲拉攏的合作對象。過去國民黨憑藉龐大的海外黨部...
[[abstract]]在2001 年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市場逐步開放,釵h中國企業突然 間失去政府的保護,直接面臨到外來企業的競爭壓力,特別是經驗豐富的跨國企 業早已在市場開放前先行取得部份...